
党恩如炬初心永不改 发挥余热当有所作为
——为隆重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1周年 暨热烈庆贺新中国成立75周年和西安民进成立40年而作
刘 琦
在我们的青年时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刻,能在毛泽东思想的阳光下成长、能受到毛主席的关怀教导,无比荣幸,倍感温暖。特别是我们四名同学给中央写的“群众来信”得到人民领袖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亲切关怀鼓励,使我们终身深受教育、受益匪浅。领袖的教导从此铭记在我们心上,指引我们走好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之路!
一九六七年六,七月份,西安地区有些高等院校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到了筹划成立学校“革命委员会”的阶段。目睹一些学校的造反派头头大肆挥霍国家财产,大搞铺张浪费、讲阔气、摆排场的资产阶级大少爷作风,我和同学景险峰很是反感,不少有正义感的同学们也都支持我们的看法,认为他们这种做法不符合毛主席关于“要节约闹革命”和“勤俭办一切事业”的一贯教导,任其发展下去,掌握了一定权力的他们就会给国家和人民事业造成更大的损失和危害。于是,我们顶住了各种压力,义无反顾地提笔向中央反映了西安地区几个学校造反派讲阔气、摆排场等方面的问题。令我们万万没想到的是,我们四个同学的一封普通的情况反映的信件,竟受到中央最高领袖毛泽东主席和敬爱的周总理的高度关注。毛主席做出了重要批示,肯定问题提的很好,周总理讲话称赞文章也写得好。为此,中共中央专门下发《中共中央关于节约闹革命,防止铺张浪费的通知》即中发67(204)号]文件,并将来信“摘要”作为附件转发各军区、各级革命委员会、各级军管会和革命群众组织。从而刹住了这股不良风气。
如今,回头看,一生匆匆流逝,转眼间,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这些奋斗的经历成了我终生难忘的永恒记忆和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竭诚服务的精神源泉和不竭动力。每想到此,我就感到我这辈子活得真值!我经历过的人生之路,虽然坎坷,但有着党的阳光照耀,使我面对未来充满着勇气和信心,伴随着欢乐的乐章!
大学毕业后,我到解放军农场参加了近两年的劳动锻炼,后来又在宝鸡市金台区向阳学校任教八年,于1978年到西安市教育系统任教,之后又到灞桥区从事与文化教育相关的工作,直到2005年退休。
当我接到上级的退休通知时,我就考虑,退休之后干点什么,以什么样的成绩回报党、国家、人民和社会对我的培养、关怀,圆我的夕阳梦?此时,我的朋友、曾任国家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文化名人郑欣淼来信对我说:“西安是个巨大的文化宝藏,你在灞桥从事的,正是挖掘文化宝藏的有意义的事业。”在灞桥工作的20年中,我对自己的定位一直是当好一个“文化人和文化人的朋友”。离开工作岗位后,再次从事自己热爱和熟悉的文化传承工作,实在是一件幸事、乐事,值得我倾心倾力去努力做好。
退休十九年来,除担任灞桥文化学会会长外,还担任区老年人体育协会主席。在区委、政府领导和区教育系统及相关部门同志的大力支持下,尤其要提出的是在我周围的一批热爱灞桥文化传承事业的年轻文化志愿者们的无私支持下,我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发挥了自己的余热。
其一,2012年10月,历时七年编纂完成的60万字《灞桥村史》(上、下册)由西安出版社正式出版,受到文化出版界和新闻媒体、各大网站的高度关注。
《灞桥村史》一书的编写工作先后组织了热心为弘扬灞桥文化事业无私奉献的文化志愿者数百人参与、收录了全区229个行政村村史,是陕西乃至西部收录村数最多的村史书籍,堪称“留住都市里正在消失的历史记忆”的文化图书。从文化文物到民俗民风、从村庄名人到大事记,多角度全景反映各村庄经济发展、人与社会全面进步的历史风貌。真实记录了在党的领导下,灞桥大地各村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该书的出版过程中还得到了老领导朱宏凯和夫人胡雨珠教授、关中民俗博物院王勇超院长的支持鼓励。著名历史学家、曾任陕西省副省长的孙达人教授等社会文化名人都认为此书的编纂出版对传承历史、弘扬文化很有意义。时任灞桥区委副书记、灞桥区区长的贠笑冬为《灞桥村史》作了序。原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勃兴一直关心《灞桥村史》一书的编写工作,鼓励我不怕困难,排除阻力,清除干扰,以“功名莫比,民事为先”的精神追求,把这件有意义的文化工程完成好。该书出版后,张勃兴书记连连称赞这部史书编的好,并说他将把这套书作为他宣传陕西、推介灞桥的礼品性图书馈赠给来访的同志和朋友们。我以为,这是老领导对我们工作的最大鼓励和肯定。
其二,2015年6月,我将自己从20世纪中期开始,致力于隋唐古灞桥研究、保护过程中所拍摄收集的关于古灞桥的珍贵照片经过仔细比较挑选,精心编成《隋唐天下第一桥》个性化邮票珍藏册,由西安邮政函件广告局、西安市邮票公司监制,国家邮政局发行。这对于让人们认识比历史教科书上所说的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还要早几十年的隋唐古灞桥更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我与贺凌飞同志撰写的论文《万里丝路 千古灞桥--浅谈隋灞桥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作用及其遗址保护问题》和给省市有关领导写的《热切期盼万里丝路起点上的千年灞桥在“一带一路”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中再现风采——就加强隋灞桥遗址保护和利用,致省、市领导同志的一封信》的信件经有关学术刊物发表,引起了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2015年6月6日,原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张勃兴对拙文《万里丝路千古灞桥--浅谈隋灞桥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作用及其遗址保护问题》作出批示:“刘琦同志对灞桥区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建议可供参考。”这是对我本人和所有灞桥文化工作者及广大文化人的肯定和鼓励,激励我以更大的热情投身到开创灞桥文化工作的新局面、推进灞桥文化事业的大发展中去。
其三,从2010年起,我组织灞桥文化学会专业及业余作者、摄影家经过5年的辛勤劳作,在2010版《灞桥区名胜古迹》(论述)基础上,编辑完成了全面介绍灞桥地区文物遗存的重要文化著作《灞桥文物》。

其四,组织完成《灞桥校史》(三卷集)的编纂工作,为灞桥区教育系统留存了系统的校史资料。组织编写了《灞桥地区早期共产党员——张一平》和《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共青团和教育工作论述摘编》(补录)。在时任灞桥区教育局领导徐超、郑伟等同志的支持下,我指导多年来受组织委派在我身边帮助工作的霍建同志和他的妻子东城一中思品课教师赵彩宁老师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利用寒暑假、双休日和工作间隙搜集、整理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期间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及2012年1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关于教育工作的讲话、演讲、批示、贺信等重要文献,编辑了一本《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补录),作为学习习近平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系列重要思想的补充材料。这项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工作,对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教育思想指引灞桥教育事业不断开创新的局面,对于培养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随后,我又主持编写了《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共青团和教育工作论述摘编补录》(增订本)。市级老领导、离休老同志朱宏凯高度评价这一工作,并专门致信时任市委书记王浩同志,希望市委能关注、支持这本书走进学校,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学习热潮在全市青少年中扎扎实实地推进开展起来,在“五四”青年节和“六一”儿童节前夕作为给我市广大青少年的最好节日礼物,也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诸多安排中极具特殊意义的一项活动!
对于这项重要的工作,区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区教育局领导班子都给予高度重视,灞桥区教育局组织编写习近平教育工作论述,并组织全区青少年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思想,这是一件值得高度评价的大事、好事,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时任区委书记现任中共西安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的贠笑冬给我发来短信予以鼓励和支持,并对大家的辛勤奉献表示感谢。市级老领导朱宏凯、傅继德、李俊孝等和曾受到毛主席三次亲切关怀、批示的原《人民日报》资深记者景险峰同志对本书的编辑工作也都高度重视,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和支持。灞桥区教育系统认真开展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教育广大青少年的学习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教育效果,受到社会舆论的热烈反应和新闻媒体的关注报道。
在我退休后,除担任灞桥文化学会会长外,还担任区老年人体育协会主席。近几年,我被评为省老年工作先进个人(2013年)、市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2015年)、省“老有所为”先进个人(2014年)、西安民进“优秀会员”(2014年)、省民进纪念中国民进成立75周年表彰活动中“突出贡献”会员(2020年12月)等。
2014年底,《金秋》杂志刊发了通讯《一位文化引领者的夕阳红》,介绍了我的退休生活。2022年8月,西安市政协办公厅推荐给中央宣传部主办的《学习强国》网站刊登了介绍我事迹的(委员风采)《刘琦与灞桥文化》报道后,更加激励我努力奉献自己的余热,为社会主义地方文化事业不断做出自己贡献。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上率下,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举国上下党风政风明显好转,出现了风清气正,政通人和的崭新局面,人人努力,追梦圆梦,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这已成为当代中国高高飘扬的思想旗帜和主旋律。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脱贫攻坚成就举世瞩目,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新时代的中国正在合力描绘更加美好的时代画卷。
2022年金秋十月胜利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是在新时代迈上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作为耄耋老人,能亲眼看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创的辉煌盛世并为之欢呼庆贺,实在是我人生之大幸事。
2024年11月3日,在西安民进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我作为荣获“双岗建功”优秀会员代表得到表彰并上台接受中共西安市委和统战部领导贠笑冬及省市民进领导同志的颁奖,实在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领导和媒体称誉我为灞桥文化引领人。德高望重的老一辈革命家、原省委书记张勃兴称赞我为灞桥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市级老领导、我的引路人朱宏凯今年八月为我题词:“勤思考善作为。你为西安教育文化事业做出有益贡献。你的作为,让我欣慰!”这是老领导们对我几十年来在工作岗位上努力奉献的莫大鼓励和深情褒奖。
回望过去,我在党和国家的培养关怀下,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了一些为人民服务的事情,都是分内之事,职责所系。为此,却常常受到了组织的肯定和赞誉,得到社会舆论和群众的支持,这些使我常感惶恐和不安。我常想,我作为一名党外干部,受到各级中共组织和中共领导和同志们的热忱关心和帮助,我和中共同志合作共事,肝胆相照,工作愉快。区级几大班子和区老干局的领导及同志们一直关心、支持我努力完成心中的“梦”。中共统战部和民进组织一样都是我温暖的家。在我遭受到几个别有用心者的造谣诬告之时,中共西安市纪监部门旗帜鲜明地采信我提供的结论,对我实施了有力的保护,成为我勤奋工作,大胆作为的保护神。为此,我由衷地感谢党、感谢各级党政部门对我的关心、培养和支持,是党和政府给了我为人民服务的好平台、好机会。说心里话,我感到我的今生能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关心、称赞,真是太幸福了;能在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制度里,在为人民服务的基层岗位上奉献了几十年,我的生命过得太有价值了!生在华夏,今生无悔;活在西安,常乐长安!
行文至此,赋拙诗一首,作为本文的结束。
耄耋之年登奖台, 领导老友乐开怀。
笑冬常委欣颁奖, 互加微信便叙谈。
“双岗建功”献心力,党政社会有赞誉。
曾遭诬陷得护佑, 正气之歌灞岸扬!
(参加西安民进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并被授予“双岗建功优秀会员”称号有感)
刘 琦
2024年12月4日

编辑:顾克美,江苏建湖人,2004年10月转业至西安地税系统工作。在部队专门从事10多年新闻宣传摄影工作。是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得主。发表过数百万字的新闻和文学作品,发表过数百幅新闻摄影作品。三次荣立三等功。一次荣立二等功。现为中国书法媒体联谊会理事、陕西省书协第四届委员会宣传外联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书协第五届委员会新闻出版传媒委员会委员、原西安地税书画协会副会长。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灞桥区作家协会理事。蓝田县黑沟村中国红军长征史料馆馆长。服务热线13519107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