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任隆:以天下为己任胜超郝隆晒书
2021-12-03 10:17:38
  • 0
  • 0
  • 4
  • 0

庞任隆:以天下为己任胜超郝隆晒书

中国红军长征史料收藏家  顾克美


       半个月以来,背包里总背着一本书,名叫《金石永寿印谱》,是庞任隆老兄刚出的一部专著,任隆兄的签名本。

       2021年11月27日,我毛遂自荐来到西安的大明宫,参观了庞任隆老兄主办的千宫之宫——中国寿文化篆刻艺术专题展。我主动前来,实际上是为了学习寿文化而来。

       老父亲生于1934年,今年已经88岁,还在苏北的乡下田间地头劳作,生生不息躬耕于他那一亩二分地。作为儿子的我,在数千里之外的西安工作,不时地在考虑为老父亲如何做寿的问题。民间所谓有做九不做十说法,我总拿不准孝道和寿文化的尺寸,亦担心村民会戳我的脊梁骨,适逢任隆兄中国寿文化篆刻艺术专题展开展,便主动前来参观学习。

       步入展厅,一枚大印《江山永固》,让我停留多时。这是任隆兄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专门篆刻的作品。这枚大印,瞬间让我豁然开朗,也使我对任隆兄的一生事业,有了新的认识,也促使我拿起笔,书写文章以赞扬任隆兄,便有今天文章《庞任隆:以天下为己任胜超郝隆晒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任隆兄举办中国寿文化篆刻艺术专题展,就是展示“家兴国寿”就是展示“人寿年丰”。这正是我们伟大的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所追求的初衷。所以说,这次展览也正是任隆兄向党建党百年的献礼。

       八十岁至九十岁,叫耋寿。我才知道,88岁老父亲,称为米寿。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也更清楚,应该为老父亲的高寿做些事情。叫不虚此行。

       作为中国红军长征史料收藏家的我,已经在任隆兄的家乡蓝田县创建了中国红军长征史料馆。有感于任隆兄的家国情怀,我遍查史料,找寻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对印自卫还击战中,有一位庞姓英雄,名叫庞国兴,他一人深入敌后,歼灭许多印军,成为当年的英雄模范人物。老革命家刘澜涛曾为庞国兴题词:“向杰出的人民英雄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庞国兴同志学习”。我现场请任隆兄撰写了这幅作品,留于中国红军长征史料馆中供人参观与学习。任隆兄用篆书书写了这幅作品。

       不会开车的我,骑自行车,背着《金石永寿印谱》上下班半月多。包不大,书厚重,常引来回头客。殊不知,我是因撰写文章之需要,来回僧推月下门和僧敲月下门呢。

       成语《郝隆晒书》,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郝隆七月七日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 现引申为人腹中装书,很有学问。实际上,任隆兄晒书,亦名符其实,更富有家国情怀,达到以天下为己任的理论高度。

       因我在陕西省书协曾有短暂工作的阅历,又因我在陕西书画界曾投入过长时间的精力,所以与任隆兄相识较早,但真正读懂任隆兄还是在今年。

       任隆兄作为主编,今年在国家相关部门和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支持下,主编和出版了《秦封泥与秦文化研究专著》系列丛书,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秦封泥被称为“秦文化史的重大发现”,它的出土为研究秦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本丛书概述秦封泥的源流、特点、内涵及研究过程,系统梳理封泥与秦文化及其携带的文字所指,并发散性地介绍了秦封泥与其他学科、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以及涉及的相关历史故事等,极大地丰富了秦封泥与秦文化研究的内涵与外延。

       这个时候,任隆兄已经从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支部书记、馆长任上退休。还兼任着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研究馆员、大秦封泥艺术研究院院长、秦文化研究会秦封泥专业委员会主任、骊山印社名誉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等社会团体职务。任隆兄在国家职位上,向来认真与专注,从来不嫌工作繁忙与劳累,尽心尽职,干一行爱一行。在退休后,才将一生所积累的专业学术成果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理喷涌而出,退而不休,达到了人生理论高度与家国情怀高度。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提倡和可喜可贺的事情。

       任隆兄任职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馆长时,馆内经常举办诸多大型文化活动,曾多次邀请我参与宣传。我从来不使用通稿,向来认真学习旁征博引撰写宣传稿件。作为曾经荣获过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我,认为自己应该谨守新闻职业道德底线,不能人云亦云,更不应该编辑通稿以应付了事。期间,道听途说了他的许多成年往事。现在看来,从事艺术研究不一般的人,自然少不了多少流言蜚语的。但人间正道是沧桑,最终是靠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屹立于民族之林的。

       任隆兄告诉我,从事艺术工作是需要定力的。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这个时候的我,整天忙于本职工作,业余时间又集中精力在忙我的中国红军长征史料馆收藏与研究事业,也是很不容易借任隆兄《中国寿文化篆刻艺术专题展》,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

       任隆兄告诉我,他祖籍蓝田,从小就在厚重的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毕竟,蓝田人杰地灵,自古人文荟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境内上陈遗址,是东北亚最早人类活动遗址,曾改写了历史教科书。 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蓝田猿人”,早就在蓝田县公王岭一带繁衍生息。蓝田还有华胥氏陵、尊庐师陵、女娲氏谷遗址,史称“三皇旧居”。

       以《中国寿文化篆刻艺术专题展》为例,任隆兄告诉我,他幼承祖训,追摹传统,喜欢篆刻古玺印。他祖上曾在朝廷中为官,曾有过一次专门举办以祝寿为主题的历史记载。家族中那次祝寿活动所传承下来的十多条屏的祝福寿联内容,他已经精心收藏并牢记脑中。

       为篆刻中国寿文化篆刻艺术专题展,他早已经精心准备了数十年,迈出了重要的步伐。一是集自己的人力和财力,在全国各地收藏寿山石,注重在文词聚瑞气和印钮添祥光上下功夫。二是一头扎进寿文化史料堆中,精心研讨传统文化中的寿文化,以积蓄营养。三是在寿山石中追求上石之境中的变化多端,真正做到了绝无重复之境界。四是在篆刻上下功夫,所用体例与印谱,他都再三推敲后再定稿。五是更难人可贵,他排除万难,将大秦封泥技术引用到这次主题印展中,将百枚印中许多印制作成封泥,在书中一并出版,填补了印界出版物的空白。六是将寿文化进行归纳与总结,形成寿文化专题,分为寿的称谓、寿的礼仪、寿的颂词、寿的寄语、寿的养生篇章。

        所以,这本《金石永寿印谱》展现在读者面前时,任隆兄已经将寿文化推广到国家政治治理与人民群众养生史无前例的高度。已经远远超出一部工具书的功能与作用。

       追溯历史,任隆兄在临潼任职期间,就已经开始系列主题活动,如《骊山古迹胜景旅游篆刻集》、《中国临潼石榴文化集萃》、《长安书法篆刻研究文论集上下编》、《华清池印谱》等,还曾参与主编《道德经印谱》、骊山伏羲女娲研究文萃》、骊山女娲文化论文集》等,这次《中国寿文化篆刻艺术专题展》,已经是他第三部篆刻主题创作。



       我还有希望,想请任隆兄能够抽出时间与精力,投入身心,研究中国红军期间的篆刻学史论和以印学为媒介,创作其家乡蓝田红军历史。毕竟,这两块还是空白,我所收藏研究的中国红军长征史料馆,这方面的史料很多,是急需要篆刻家们去填补空白的。

       撰写些文字,以祝贺任隆兄取得更大的成就。


       作者顾克美,江苏建湖人,2004年10月转业至西安地税系统工作。在部队专门从事10多年新闻宣传摄影工作。是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得主。发表过数百万字的新闻和文学作品,发表过数百幅新闻摄影作品。三次荣立三等功。一次荣立二等功。现为中国书法媒体联谊会理事、陕西省书协第四届委员会宣传外联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书协第五届委员会新闻出版传媒委员会委员、原西安地税书画协会副会长。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蓝田县黑沟村中国红军长征史料馆馆长。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