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顾克美
2016年4月29日7时45分,陈忠实先生溘然长逝,千万人同悲。
2019年4月29日,陈忠实逝世三周年纪念日。
我很敬仰陈忠实老师。我在陈忠实老师家中,曾经与陈忠实老师照过一张合影。我讲述我与陈忠实先生合影背后的故事。
我1990年3月从江苏建湖入伍到宁夏银川之后的27年行程中,离陈忠实老师是越来越近,直至到陈忠实老师家中拜访和看望陈老师。
实在没有想到,这居然是我们最后的见面。
知道陈忠实老师的名字,是在兰州。1993年6月,我作为宁夏军区基层部队的一名战士新闻报道员,已经有4年军龄,从宁夏银南军分区来到兰州军区政治部《西北民兵》杂志社学习。那个时候,正是中国文坛刮起“陕军东征”作品风时代,里面就有陈忠实老师代表作《白鹿原》。
我还是位义务兵,当时还购买不起文学书籍。我承认自己是文学爱好者,到现在还做着作家梦。但那时我阅读收藏书籍的主攻方向,是中国红军长征史。
我从老师那看到小说《白鹿原》。还抽闲补空读了读。没想到书才掀开一页,主人公白嘉轩就已经娶了七位老婆。当时的惊讶程度,我现在都无法想像。我曾读过著名作家张贤亮的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生活的磨难,阅历的坎坷,我一直奔波在改变命运的征途中。当时自以为小说《白鹿原》一书,意义可能如同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归纳于冲破思想禁锢的理论层次上。因整天要忙于学习与工作,我并没有读完陈忠实老师的小说《白鹿原》。
1998年5月,我从宁夏军区由志愿兵提升为现役军官,来到陆军第21集团军教导大队,接受兰州军区步兵排长集训班集训。在偏僻的陇县,集训之余,有了些时间,便在陇县新华书店购买了陈忠实老师的《白鹿原》。我仔细认真阅读了《白鹿原》。我才明白《白鹿原》的伟大独到之处。中国一段特殊历史的真实记载,历史中人性的真实记录与描述,让你思索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唤起你心中被现实摧残压迫已久的意识与责任,警醒形态怪异发展易偏主航道方向的国家拐弯,让人性复苏,让政治清明,让社会和谐。我当时还在笔记本中写下了许多文字,算是读后感。只可惜,现在已经无法找寻记录。
进入新世纪后,我文学创作的欲望再次升起。我撰写的对象是一位红四方面军的老红军,从四川通江入伍,最后因伤流落在今宁夏的海原县,被当地一田姓回族农民收养且成为回族大家庭中一员。我在精读中国红军长征史书的同时,时时在想着陈忠实老师的《白鹿原》。又遇到人生一大转折,我从部队转业地方工作。小说创作计划再次搁浅。
2004年10月,我转业到西安市地税局系统工作,被分配到灞桥分局。陈忠实老师的家乡就在灞桥区席王街道办的西蒋村。10多年来,多次近距离地接触陈忠实老师。其中有一次,是在西安的万邦图书城,我听陈忠实老师讲文学创作课。当天再次购买了陈忠实老师《白鹿原》,是陈忠实老师的签名本。
2014年,我加入了陕西省作家协会。虽然,我一直在写作的路上,但却没能够集中精力撰写纯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作品。虽然撰写文章3400多篇,达千余万字,只可惜没有一部真正的小说作品。陈忠实老师始终是我的榜样,我期间多次想隐入秦岭专心写作,都没有成功。可想而知,撰写小说是多么的艰难。撰写一部能够留传且得到历史认可的小说,更是不容易的事情。从这点上讲,更应该肯定陈忠实老师的小说《白鹿原》。
陈忠实老师的最优点之处,许多文学爱好者,出书常请求陈忠实老师题写书名或者写些文字,他从来不拒绝,且都是免费服务。他将推广文学作为自己的历史责任,站在历史的高度,去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无私服务。
我对作家的认同感不一,但对陈忠实老师以及小说《白鹿原》却非常认同。20多年前,是《废都》与《白鹿原》盗版最猖獗期间。我无意中从新华社内参读到了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检查,那检查写得真长啊,写得真深刻啊,我不知道他平时是如何没有接受世界观改造了,又如何没有深入到群众中去了?我当时的气愤,真是无以言表。认为鲁迅死了,鲁迅精神也死了。但陈忠实先生不一样,独立的人格,超前的思想,还真是横眉冷对千夫指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忠实代表。今天,我读懂了陈忠实。无论是高层,还是民间,纪念陈忠实老师的人,无处不在,痛之深,念之深,载入史册,应该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许,这便是一位伟大的作家自己都没有想到的结果。
这座由人民群众树立起来的丰碑,将长存于历史长河中。
2015年3月27日晚,我陪同诗词学者、青年书法家翟磊,拜访和看望陈忠实老师。那天,他在他女儿家中。我看到他身体明显偏廋,穿着线裤,声明自己身体不太好。与我们合影照相时,还一直要求我们不要拍摄线裤。 因拍摄电影白鹿原,著名导演王全安与张雨绮相识而结婚。现王全安因涉嫌卖淫嫖娼被抓,而张雨绮因与陌生男子开房暴露目标。我认为这是新版小说《白鹿原》素材。作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我想就有关新版《白鹿原》问题提问,但看到陈忠实老师比较劳累,并没有开口,确实开不了口。当时,商洛学院与我联系,想借用我所收藏的中国红军长征史史料,建立商洛学院中国红军长征史史料馆,我想请陈忠实老师题馆名。看到陈忠实老师劳累,且气色不好,我没有开口,想着等候有时间再来请陈老师题写馆名。没想到,那天一别,成为千古。
2016年5月5日,作为陕西省作家协会普通会员,我会出现在西安殡仪馆,与陈忠实老师进行最后告别。
音容常在,夜月鹃啼。水放悲声,忠实长留。白鹿神韵,青史永垂。

作者: 顾克美,男,1970年4月出生。江苏建湖人。大学文化程度。高中毕业入伍到宁夏,2004年10月转业至西安地税系统工作。在部队从事10多年新闻宣传摄影工作。是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得主。发表过数百万字的新闻和文学作品,发表过数百幅新闻摄影作品。三次荣立三等功。一次荣立二等功。专题收藏红军长征史和开国将帅史资料万余本,与商洛学院战略合作成立中国红军长征史史料馆。现为中国书法媒体联谊会理事、陕西省书协宣传与外联委员会委员、原西安地税书画协会副会长。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商洛学院图书馆红军长征史料馆馆长。先后数年周六穿越行进在秦岭中,对秦岭文化有深入研究,徒步穿越过太白山、鳌山和鳌太线。开有顾克美书画宣传展播平台博客,已经撰写上千万字专题文章。为全国书画界有广泛影响的评论家。服务专线:13519107666。